August 27, 2025

Insight

Insight White paper on Chinese auto brands overseas trade

2023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白皮书 March 18, 2024 数字100 DATA100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出口总量达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为突出,达120.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77.6%。这一成绩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外政策支持、环保意识增强以及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从区域市场来看,欧洲、东南亚和拉美成为出口核心市场,其中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位列前三大出口目的地。泰国作为东南亚代表市场,其政府推出“30/30”政策明确推动电动化转型,中国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已占据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80%以上份额。泰国消费者对纯电汽车接受度高,尤其男性用户购买意愿强烈,充电便利性与安全性为其关键考量因素。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与国际绿色转型趋势,中国车企正通过出口、建厂和并购等多路径拓展海外业务。建议企业把握新能源机遇,深化属地化运营,开发融合型产品如电动皮卡,并借助本土团队、合作伙伴和数字化营销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哪吒汽车和比亚迪分别展示了新势力快速布局和传统车企稳步推进的出海策略,为行业提供重要借鉴。 In 2023, China achieved a historic milestone in auto exports, with total vehicle exports reaching 4.91 million units,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57.9%, making it the world’s largest auto exporter. New energy vehicle (NEV) exports stood out with 1.203 million units,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growth of […]

Insight

Blue Book of China’s Automobile Globalization Roadmap 2024

2024中国汽车全球化之路蓝皮书 September 3, 2024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麦格纳国际 China Council of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Automotive SubCouncil&Magna International Inc. 中国汽车经过七十余年的积累,已在产业链完整性、质量提升、新能源与智能化等领域形成优势,具备走向全球的坚实基础。当前,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多元化格局,欧洲、亚洲、美洲及新兴市场均成为重点区域,其中欧洲市场因其严格的标准和成熟的环境,被视为实现真正全球化的关键。 在全球化推进方面,报告强调车企应从产品适配、品牌建设、渠道布局和全面本地化等多个维度发力,并结合不同市场特征选择整车出口、自建工厂或本地合作等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了丰田、现代、特斯拉以及中国品牌的经验,提出了风险分散、坚持长期主义、注重合规及文化融合等策略建议。蓝皮书还提供了认证法规、市场进入模式等实用资源,以期为中国汽车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after more than seventy years of progress,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has established significant strengths in supply chain completeness, product quality, and advancements in new energy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nsight

2024 Navigating the Disruptive Wave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Southeast Asia — Strategic Priorities for Automotive Decision-Makers in the New Energy Era

2024应对东南亚电动汽车颠覆浪潮——新能源时代汽车行业决策者战略要务报告 December 3, 2024 罗兰贝格 Roland Berger 随着全球各国政府加快推进净零目标,交通电动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东南亚作为全球少数仍保持乘用车市场稳步增长的地区,正日益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战略要地。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8%。在这一背景下,电动化的浪潮已从“是否会发生”转变为“能多快、多大规模发生”,其颠覆效应将深刻重塑行业格局。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这一转型的重要动力。东南亚年轻一代对环保与智能科技的高度关注,使他们更愿意接受电动车及新兴品牌。与此同时,传统日系品牌的主导地位正面临挑战,中国车企凭借“速度、成本与技术”的综合优势快速崛起,成为该地区竞争格局中的重要变量。 报告进一步指出,电动车的普及将推动销售模式与售后服务体系的深刻变革。传统经销商模式正面临直销和代理模式的冲击,电动车零部件需求的变化也将削弱传统售后市场的盈利能力。如何通过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优化的产品组合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成为车企能否在新常态中立足的关键。 在战略层面,主机厂需要将东南亚视为全球化布局中的必选项,而非单纯的市场选择。通过长期投资、生态伙伴合作与明确的品牌战略,企业不仅能够把握区域机遇,还能借助东南亚作为生产与出口中心,辐射更广泛的国际市场。报告呼吁行业决策者必须及时应对,否则固守传统路径将面临失去竞争力甚至边缘化的风险。 This report highlights that as governments worldwide accelerate their net-zero agendas, the electrification of transpor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Southeast Asia, one of the few regions still sustaining steady passenger vehicle growth, is rapidly emerging as a strategic hub for electric vehicles. By

Ecology

EV Battery Market Imbalance: Global Capacity Far Outpaces Demand

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失衡:全球产能远超需求 据《日经新闻》援引标普全球移动出行数据报道,随着电动汽车需求降温,全球电池产能正快速走向过剩。预计到2026年,全球电池供应量将达到需求量的三倍以上,到2030年仍将保持在两倍以上。 目前,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年产能预计为3,930 GWh,而需求量仅为1,161 GWh。北美地区供需失衡尤为突出,今年电池供应量预计将是需求的4.8倍,且在2028年前差距仍将维持在四倍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原本希望通过鼓励本土建厂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但需求放缓使相关战略面临压力。 市场格局方面,中国电池企业依旧保持领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位列全球前两位,合计占据约七成市场份额。相比之下,LG新能源和松下等日韩企业份额持续下滑。与此同时,美国和韩国的部分投资项目已出现推迟或缩减,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更在今年申请破产保护。 电池过剩已导致价格大幅下跌。高盛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池均价下降至每千瓦时111美元,并预计将在2026年底降至80美元左右。尽管如此,中国企业仍在扩大欧洲投资,并加大低价电池产能,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地区竞争对手的差距。 国际能源署警告称,若未来锂、镍等资源开发投资不足,可能在2030年前出现原材料短缺。这意味着,当前的电池产能过剩或只是阶段性现象,未来全球电池供应链仍将面临结构性挑战。 According to Nikkei, citing S&P Global Mobility, the global EV battery market is heading into significant oversupply as demand cools. By 2026, supply is expected to exceed demand more than threefold, and remain more than double by 2030. Global EV battery production capacity is projected to reach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