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ogy

Mexico’s Tariffs Raised to 50%, Testing Chinese Carmakers’ North American Strategy

墨西哥关税骤升至50%,中国车企北美战略遭遇考验 9月1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将来自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汽车关税由20%提升至50%。此举覆盖纺织、钢铁、汽车等多个行业,涉及进口规模约520亿美元,官方解释为“保护国内就业”。然而,业内普遍认为,此举剑指近年来借道墨西哥、试图进入北美市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 过去五年,中国对墨汽车出口从3.5万辆增至44.5万辆,使墨西哥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的布局逐渐由单纯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部分企业已投资建立KD散件工厂及研发中心,以满足《美墨加协定》(USMCA)的原产地规则。 关税骤然升至50%将对成本和竞争力造成系统性冲击。一辆出口价2.5万美元的新能源汽车在新政下成本将增加至3.85万美元,若维持利润率,终端售价需上涨至4.43万美元,明显高于当地市场中特斯拉Model 3(3.8万美元)和大众ID.4(3.5万美元)的价格区间。若企业选择自行消化成本,利润率则锐减至3%左右。行业预测,中国品牌在墨西哥市场份额或将从当前的9.1%跌至6%以下。 除成本压力外,物流和供应链亦将受挫。墨西哥约40%的汽车零部件仍依赖中国进口,其中核心零部件比例更高。关税范围覆盖钢铁、铝等材料,短期内本地供应链难以替代。 此次政策冲击虽带来短期阵痛,但也将推动中国车企在全球化战略上加速转型。一方面,加快本地化布局已成必然选择。建厂、提升本地零部件采购比例、满足USMCA原产地规则,将是中国车企规避关税、维持竞争力的关键。但这也意味着高额的资本投入与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挑战。另一方面,多元化市场开拓同样重要。东南亚、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及拉美其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在增长,中国车企需优化全球市场组合,分散集中风险。 更为深远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必须逐步摆脱“低价驱动”的国际化路径,转向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服务体系驱动的竞争模式。唯有通过输出“品牌与生态”,建立稳定的海外客户群与服务网络,才能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保持长期韧性。 On September 10, Mexico announced it would raise tariffs on cars imported from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from 20% to 50%. The measure, which also covers textiles and steel, affects imports worth an estimated USD 52 billion. While officially framed as a move to “protect domest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