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cological chain" is the "user chain".

The essence of the automotive ecosystem is to take the needs of users as the starting point. No matter how the ecological scope expands, how long the ecological chain is, or how far it spreads, the connection point is always the needs of users.

Full-chain integration, boundless growth
Break the industrial chain gap, from the production end to the consumption end, through channel optimization, digital upgrading and ecological collaboration, build a seamless growth path for enterprises.
Learn More
Strategic advancement leads to victory at the starting point
With forward-looking insights to predict industry trends, we help clients make early preparations for emerging markets,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competitive barriers.
Learn More
Ecological win-win, value regeneration
Not only in business success, but also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green supply chain, empowering partners, and promot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for the industry.
Learn More
Ecology
user

Indonesia Ends EV Import Incentives, Mandates Local Production from 2026

印尼终止电动车进口优惠,2026年起强制本地化生产 印尼工业部9月12日宣布,将于2025年12月31日终止电动汽车进口税收优惠,自2026年起全面要求车企在印尼实现本地化组装。该政策调整标志着印尼电动车市场的发展重心从进口导向转向本地制造,为全球车企在东南亚布局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自2023年底起,印尼通过免除进口关税、奢侈品销售税和下调增值税等措施,为电动车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2024年政策落地后,电动车销量快速攀升,2025年1-7月销量达到约4.2万辆,同比激增约140%,市场占比接近10%。其中,中国品牌获益最大,比亚迪凭借纯进口模式拿下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并于2024年推出与燃油车同价的M6车型。 然而,这一优惠政策在刺激市场的同时,也使本土工厂产能利用率从73%降至55%,引发产业结构失衡。印尼汽车工业协会指出,若不推动本地化生产,本土汽车制造业将被逐步边缘化。 新规明确要求,自2026年起,车企在印尼生产的电动车数量必须与其整车进口规模相当,并逐步提升本地含量比例由40%提高至60%。同时,所有外资车企必须在2027年前正式投产。 印尼政府强调,外资车企必须“落地生根”,在本地建立生产和供应网络。随着政策收紧,中国车企虽面临转型压力,但也迎来与印尼深度融合的机遇。这一政策不仅将改变中国品牌在印尼的扩张路径,更可能重塑整个东南亚电动车产业格局。 On September 12, Indonesia’s Ministry of Industry announced it will end all electric vehicle (EV) import tax incentives by

Read More »
Ecology
user

Belgium Auto Market Slips in August, LCVs Surge Over 30%

比利时8月汽车市场承压,轻型商用车逆势增长 根据比利时汽车工业与贸易联合会(FEBIAC)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8月比利时汽车市场整体承压,总销量为36,968辆,同比下降5.91%,今年前八个月累计销量降至397,212辆,同比减少7.08%。 在各细分市场中,轻型商用车成为最大亮点,当月销量达5,124辆,同比增长30.78%,累计销量增长12.88%。相比之下,重型商用车与半挂车虽在单月录得小幅增长,但累计销量仍呈下滑趋势。乘用车市场依旧占据主导地位,8月注册量为26,120辆,同比下降10.9%,市场份额达71%。 从品牌表现看,BMW以2,966辆位居首位,但较去年同期下降26.5%;大众与奔驰紧随其后,分别下降20.8%和10.2%;奥迪则实现了3.4%的小幅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标致、丰田和达契亚表现突出,分别实现30.5%、22.6%和13.3%的增长。 在购车渠道方面,私人客户注册量同比增长5.3%,而企业客户注册量则大幅下降19%,但企业客户仍占整体市场的55.6%。从动力类型来看,汽油车以42.3%的份额继续保持领先,电动车和混动车分别占据32.9%和20.5%。 整体而言,比利时车市在总体销量承压的背景下,轻型商用车板块逆势上扬,成为推动市场结构变化的重要力量。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ata released by FEBIAC, Belgium’s automobile market faced headwinds in August 2025, with total registrations

Read More »
Ecology
user

Mexico’s Tariffs Raised to 50%, Testing Chinese Carmakers’ North American Strategy

墨西哥关税骤升至50%,中国车企北美战略遭遇考验 9月1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将来自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汽车关税由20%提升至50%。此举覆盖纺织、钢铁、汽车等多个行业,涉及进口规模约520亿美元,官方解释为“保护国内就业”。然而,业内普遍认为,此举剑指近年来借道墨西哥、试图进入北美市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 过去五年,中国对墨汽车出口从3.5万辆增至44.5万辆,使墨西哥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的布局逐渐由单纯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部分企业已投资建立KD散件工厂及研发中心,以满足《美墨加协定》(USMCA)的原产地规则。 关税骤然升至50%将对成本和竞争力造成系统性冲击。一辆出口价2.5万美元的新能源汽车在新政下成本将增加至3.85万美元,若维持利润率,终端售价需上涨至4.43万美元,明显高于当地市场中特斯拉Model 3(3.8万美元)和大众ID.4(3.5万美元)的价格区间。若企业选择自行消化成本,利润率则锐减至3%左右。行业预测,中国品牌在墨西哥市场份额或将从当前的9.1%跌至6%以下。 除成本压力外,物流和供应链亦将受挫。墨西哥约40%的汽车零部件仍依赖中国进口,其中核心零部件比例更高。关税范围覆盖钢铁、铝等材料,短期内本地供应链难以替代。 此次政策冲击虽带来短期阵痛,但也将推动中国车企在全球化战略上加速转型。一方面,加快本地化布局已成必然选择。建厂、提升本地零部件采购比例、满足USMCA原产地规则,将是中国车企规避关税、维持竞争力的关键。但这也意味着高额的资本投入与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挑战。另一方面,多元化市场开拓同样重要。东南亚、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及拉美其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在增长,中国车企需优化全球市场组合,分散集中风险。 更为深远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必须逐步摆脱“低价驱动”的国际化路径,转向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服务体系驱动的竞争模式。唯有通过输出“品牌与生态”,建立稳定的海外客户群与服务网络,才能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保持长期韧性。 On September 10, Mexico announced it would raise tariffs on cars imported from China and other Asian

Read More »
Ecology
user

Global Auto Market Cap Rises in August, Over 70% of Firms Post YoY Growth

全球汽车市值八月普涨,逾七成企业同比上扬 2025年8月,全球汽车产业资本市场整体回暖。根据《中国汽车报》汽车市值研究组统计,在130家涵盖整车制造商、零部件企业、新兴车企及经销商集团的上市公司中,有93家市值同比增长,占比约71%;环比来看,有106家实现上涨,占比约82%。在市值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十四家同比提升,十九家环比上升,显示出较强的恢复势头。 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普遍市值增长。大众集团、通用汽车、沃尔沃、马自达等公司涨幅为两位数。同比增长虽有差异,但约半数企业已由此前的下滑或持平状态转为上涨。政策环境变化为主要推力之一:美联储有关降息预期升温,以及欧盟与美国就汽车关税问题的部分缓和,共同提振市场信心。 新兴企业和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创新型车企表现活跃。特斯拉市值在自动驾驶和技术合作预期推动下显著上扬。小米集团凭借产业链整合优势继续保持增长潜力。VinFast虽在上市后经历估值波动,但在东南亚和出口市场的扩张仍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多家新能源初创企业也通过成本优化与供应链管理改善了投资吸引力。 零部件板块同样展现复苏迹象,电池与智能网联相关企业尤为突出。宁德时代市值环比增长约15.7%,亿纬锂能环比增幅接近30%。这些企业在产品迭代、产能布局和国际化战略方面持续加码,成为行业估值回升的重点受益者。传统零部件和轮胎企业多数也实现环比正增长。 在区域层面,中国资本市场延续上行趋势,A股主要指数创出阶段性新高。比亚迪、吉利、上汽等整车企业市值同比与环比均显著提升。奇瑞汽车获批在香港上市,也被认为是中国车企进一步拥抱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信号。 总体来看,2025年8月是全球汽车产业市值环比普涨、同比改善的阶段。虽然不同地区市场需求差异依旧存在,部分车企仍受制于业绩波动和供应链不确定性,但在电动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国际政策环境缓和的共同作用下,行业信心得到提振。随着新车型投产、供应链稳定以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未来数月的竞争格局与机遇将更加凸显。 In August 2025,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 experienced a broad recovery in market capit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Read More »
Ecology
user

Electrification and Smart Mobility at the Core of Munich’s Europe-China Showdown

电动化与智能化加速:中欧车企慕尼黑交锋 2025年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 2025)在9月8日正式开幕,而在展会启幕前,路透社就以“It’s Europe vs China”为标题定下基调。本届展会不仅是汽车产品与技术的展示,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一次集中呈现。 欧洲厂商方面,宝马与奔驰率先行动,在车展前一周推出重磅新品。宝马发布新世代首款量产车型iX3,强调人工智能和电池技术的突破,并与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奔驰则全球首发基于新平台打造的纯电GLC,承载其“油电并行”的关键战略。在发布会上,两家企业高管均提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认为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方面需要借鉴经验。 与此同时,中国参展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据统计,在29家参展整车制造商中,有14家来自中国,首次超过欧洲本土车企。比亚迪、奇瑞、小鹏、阿维塔、深蓝、零跑等品牌集中亮相;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以及Momenta、大疆等科技公司亦集体参展,展现从整车到产业链、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的系统性优势。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趋势并非偶然。尽管欧盟已于2024年底对中国制造电动车加征关税,但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仍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已接近5%。麦肯锡预测,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可能追平日本和韩国。 长期以来,慕尼黑车展(前身为法兰克福车展)是欧洲汽车产业展示技术与引领潮流的重要舞台。然而近年来,面对转型压力、全球市场波动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出海”,这一舞台已成为中欧双方检验战略与实力的关键场所。 本届展会的主题为“动悉一切”(IT’S ALL ABOUT MOBILITY),强调移动出行、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无论是欧洲车企的战略调整,还是中国企业的集体亮相,都表明全球汽车产业正进入新的竞争与合作阶段。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平衡,将成为未来几年汽车产业的重要命题。 IAA MOBILITY 2025 officially opened on September 8 in Munich,

Read More »
Ecology
user

Europe’s EV Market Accelerates, Volkswagen Takes the Crown

欧洲电动车市场加速增长,大众汽车夺得销量桂冠 根据EV Volumes与Autovista24最新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延续强劲增长势头,4月至6月间共售出948,203辆,同比上升27.4%。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796,162辆,较去年同期增加345,691辆,增幅达23.8%。市场结构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份额上升至34.4%,纯电动汽车则保持65.6%的主体地位。 从主要国家市场来看,德国以21.5%的市场份额稳居首位,较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英国份额升至18.5%,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法国以11.2%的份额排名第三,但市场表现不及去年;西班牙份额升至5.9%,显示出快速增长潜力;荷兰则以5.6%排名第五,略低于去年同期。整体来看,欧洲主要汽车市场正逐步分化,德英两国形成领跑格局,西班牙等新兴市场正在加快追赶。 车企层面,大众汽车在2025年上半年交付204,805辆电动车,同比增长115.8%,市场份额由6.5%升至11.4%,成功超越竞争对手,成为欧洲电动车市场领军者。旗下ID.系列三款车型进入纯电动车销量前十,占其整体销量的56.5%,途观SUV则在插电混动市场中表现突出,双线发力助推其地位稳固。 宝马以164,976辆的销量位列第二,实现15.1%的同比增长,市场份额为9.2%。其中,ix1纯电版是最畅销车型,占宝马电动车总销量的18.8%。梅赛德斯-奔驰则出现波动,上半年销量为121,986辆,同比下滑3.5%,市场份额由8.7%降至6.8%,但第二季度已恢复正增长。美国车企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表现承压,上半年销量下降33.4%至109,985辆,排名跌至第四。奥迪虽保持增长,但市场份额可能因大众集团内部竞争而有所下滑。上半年销量下降33.4%至109985辆,排名跌至第四。 整体而言,欧洲电动车市场进入2025年后竞争日趋激烈。传统豪华品牌的竞争优势受到挑战,大众凭借全面的产品布局实现突破,而新兴品牌也在快速提升市场影响力。 According to EV Volumes and Autovista24, Europe’s EV market maintained robust growth in Q2 2025, with sales reaching

Read More »
Ecology
user

Google Launches Genie 3: Opening the Door to “World Model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谷歌推出Genie 3:打开“世界模型”通往自动驾驶的大门 近日,谷歌DeepMind推出视频生成模型Genie 3。与传统的生成式AI不同,Genie 3不仅能生成视频,更能基于文本或图像提示创建可交互的虚拟环境,具备“世界模型”特征。该能力被业内视为通用人工智能落地以及智能驾驶发展中的重要突破。 所谓“世界模型”,是指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学习世界运行规律,预测环境在行动后的演变,从而支持智能体在虚拟场景中练习和优化决策。在汽车行业,世界模型的意义尤为突出。智能驾驶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复杂、多变的交通场景中保持安全与稳定。传统依赖实地采集和回放的仿真方法,成本高昂、覆盖有限。而Genie 3能够实时生成具备物理一致性和动态反馈的虚拟环境,成为自动驾驶算法训练的全新“沙盒”。这意味着车企可以在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下,模拟极端工况与稀有场景,加速驾驶策略优化。 从技术上看,Genie 3基于Vision Transformer(ViT)架构,具备720p、24帧实时渲染和约一分钟的视觉记忆。这使生成环境具备持续性与可信度,能够支持车辆控制逻辑在仿真中反复迭代。业内人士指出,若Genie 3进一步与车辆执行系统结合,并实现车端轻量化部署,或许可以推动智能驾驶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 不过,Genie 3目前仍存在行动空间受限、交互时长有限、地理精度不足等挑战。DeepMind已明确表示,Genie 3当前仅向部分研究人员开放研究预览版,尚未对公众推出。但Genie 3的发布为汽车行业带来信号:生成式AI正从“内容工具”演变为“环境引擎”,将成为下一阶段智能驾驶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力。 Google DeepMind has unveiled Genie 3, a new video generation

Read More »
Ecology
user

Jaecoo7 Breaks into UK Monthly Top 10, Marking Rising Influence of Chinese Brands

Jaecoo7首次突破英国月度销量前十,中国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根据芝能汽车数据,2025年8月英国新车注册量为82,908辆,同比下降2%,创下202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显示出市场在经济环境趋紧下的压力。不过,今年前八个月累计销量仍达1,265,281辆,同比增长2.1%,体现出一定韧性。 从动力结构来看,电动化趋势在英国市场加速显现。燃油车销量继续走低,汽油车销量为37,373辆,同比下降14.2%,市场份额降至45.1%;柴油车份额仅剩5.2%。混合动力车同样下滑,同比下降近14%,份额降至11.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同比增长69.4%,达9,803辆,占比接近12%;纯电动车销量则同比增长14.9%,达21,969辆,占比26.5%,不仅创下年内新高,也为历史较高水平。今年前八个月,纯电动车累计销量已达276,635辆,占比21.9%,较去年同期的17.2%显著提升,凸显了英国市场电动化的加速进程。 品牌层面,大众(7,866辆)、福特(5,617辆)和宝马(5,200辆)继续保持前三,但传统车企的竞争压力逐渐显现。奥迪销量同比下滑超过两成,丰田下降21.9%。相比之下,部分新兴品牌快速增长。比亚迪8月销量1,759辆,同比大涨301.6%;Omoda销售1,085辆,同比增长超过22倍。 在车型层面,最受关注的突破来自Jaecoo7。这款紧凑型SUV在8月售出1,367辆,首次进入英国月度车型销量前十,排名第六,创下中国品牌在该市场的新纪录。同时,名爵HS销量1,138辆,也稳居前十之列。 总体来看,英国车市在整体下滑的背景下,电动车型和新兴品牌实现逆势增长。中国品牌凭借多样化的产品和逐渐建立的市场认知,正在快速融入英国主流市场。 UK Market Slows in August as EVs Hit New High and Chinese Brands Gain Momentum According to Zhineng Auto

Read More »
Ecology
user

From Nürburgring to Global Networks: Race Tracks Become Carmakers’ New Arena

From Nürburgring to Global Networks: Race Tracks Become Carmakers’ New Arena 8月14日,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和合肥赛车场相继开业,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比亚迪此前宣布将在全球投资50亿元打造全地形赛车场网络,绍兴项目也将于明年初投入使用。从欧洲的纽博格林到亚洲的新兴赛车场,越来越多车企将目光投向赛车运动及其背后的商业生态。 长期以来,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Nürburgring Nordschleife)被视为汽车性能的“试金石”。无论是大众、宝马、保时捷还是中国自主品牌,都曾通过“刷圈速”向市场证明车辆的操控与性能。但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文化、驾驶体验的兴趣日益浓厚,仅依靠远在欧洲的赛道营销,已无法满足市场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车企在“家门口”投资建设赛道,正是为了让性能验证、赛车文化与消费者触手可及。 这种布局不仅服务于营销,更承载了多重战略考量。首先,赛车场已成为技术验证与研发的重要场景。复杂地形和高强度驾驶条件能揭示车辆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为后续量产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它们还是培养赛车人才与传播汽车文化的平台。以吉利为例,其通过铭泰集团建成宁波、成都、武汉等赛道,并布局国际项目,结合赛事运营与青训体系,形成完整的赛车生态。 从商业维度看,赛车场的潜力也在释放。除了承办专业赛事与车企试驾外,面向公众的驾驶体验、安全培训、赛事文化活动逐渐兴起,带动酒店、旅游、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赛车+”的多元经济生态。这种产业协同不仅加速汽车文化沉淀,也推动零部件创新与供应链升级。 但挑战依旧存在。赛道建设投资巨大,盈利周期长,市场培育难度高,还需在政策、土地、人才等层面获得支持。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迭代、消费者需求升级,以及各国对汽车文化和运动的政策鼓励,赛车场正成为车企品牌建设、产品优化和产业联动的新抓手。 从纽北的圈速纪录,再到全球车企积极构建赛车生态,赛车场已不再是小众运动的舞台,而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对于全球车企而言,这场赛道竞赛比拼的不仅是速度,更是战略眼光与未来格局。 On August 14, BYD inaugurated new all-terrain race

Read More »
Ecology
user

Chinese Carmakers Dominate Global NEV Market: Nearly 60% of BEVs Sold in H1 2025

中国车企主导全球新能源车市场:2025上半年BEV占比近六成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根据Autovista24数据,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05.4万辆,同比增长34.5%,远高于2024年同期的10.2%增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此期间也实现了快速增长,销量为348.1万辆,同比增长33.9%。 从市场分布来看,中国继续保持领先,上半年占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的57.8%,较六个月前的54.1%进一步提升。美国市场份额为9.4%,排名第二,德国和英国分别为4.1%和3.7%,法国则下降至2.5%。在插混市场,中国的份额更是扩大到70.7%,美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分列其后。 在纯电动车型方面,特斯拉Model Y上半年以46.9万辆的销量继续领跑全球,约占整体市场的7.7%,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Model 3以22.7万辆位居第二。中国车企表现亮眼,吉利Geome Xingyuan、比亚迪Seagull / Dolphin Surf、五菱宏光Mini以及小米SU7均进入前十。今年,比亚迪首次有四款车型跻身前十。 在插混车型中,比亚迪依旧保持强势。宋Plus以18.8万辆位居全球第一,宋Pro和秦Plus紧随其后,分别售出12.7万辆和11.5万辆。前十名中唯一的非中国品牌车型是沃尔沃XC60,凸显了中国车企在该细分市场的主导地位。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品牌与特斯拉在不同细分领域共同主导竞争格局,而欧美市场份额相对收缩。随着竞争加剧,未来车企在产品创新与全球布局方面的战略调整将成为关键。 The global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sustained strong momentum in the first half

Read More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