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用户

生态学

比利时汽车市场重塑,新能源汽车份额超过 50%

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五成,比利时汽车市场结构加速重塑 据比利时汽车行业协会(FEBIAC)与二手车交易协会(TRAXIO)于2025年7月在布鲁塞尔联合发布的《2025年比利时汽车市场分析》显示,新能源汽车在比利时新车市场的占比已突破53%,其中纯电动车份额升至32.8%,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 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比利时新车市场整体承压,注册量为234,616辆,同比下降10.9%。经济环境、政策调整以及消费者信心变化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消费结构方面,私人购车比例上升至45.4%,显示出个人客户在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从动力类型来看,汽油车依旧保持42.7%的市场份额,反映其在便利性与成本方面的稳定优势;混合动力车份额增至11.7%,为寻求环保与续航平衡的消费者提供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则下降至8.5%,显示出市场竞争力有所减弱。 在品牌和车型层面,宝马X1继续领跑新车销量榜,奥迪Q6和Q4表现突出,稳固了其在高端SUV细分市场的地位。经济型的达契亚Sandero在汽油车市场脱颖而出,而特斯拉Model Y则凭借技术优势与品牌影响力,位居纯电动车细分市场前列。 相比之下,二手车市场保持温和增长,上半年注册量达到373,810辆,同比增长0.9%,显示出在新车市场下滑背景下的稳定性。 总体来看,比利时汽车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出“新车市场下滑、私人消费增强、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格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引擎,预示未来汽车产业将更加电动化、多元化。 According to the 2025 Belgium Automotive Market Analysis, jointly released in July by FEBIAC and TRAXIO, new energy vehicles accounted for over 53% of new car registration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5.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surged to 32.8%, consolidating their role as the main growth driver. […]

生态学

柬埔寨上半年汽车进口激增 49%,其中乘用车激增 66%

柬埔寨上半年汽车进口猛增49%,家用轿车增长66% 据柬埔寨海关总署(gdce)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柬埔寨汽车进口市场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进口额达11.4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7.69亿美元激增49%。其中,家用轿车进口表现尤为突出,进口额突破4.87亿美元,同比上涨66%。进口量的显著提升不仅反映了柬埔寨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显示出当地居民消费习惯向品质化、多样化方向转变。 与此同时,柬埔寨政府已将汽车与电子行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制定了涵盖战略协同、人才与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以及营商环境优化等在内的行业发展路线图。副首相兼发展理事会第一副主席孙展拓表示,柬埔寨正努力打造面向区域和全球市场的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产品生产枢纽。 在这一背景下,多家汽车装配厂(包括福特、丰田、现代、五十铃)已相继落户,且比亚迪也正在西哈努克经济特区建设工厂。 这些成果得益于有效的税收激励政策与本地熟练劳动力资源的持续增长,为柬埔寨吸引外资、深化制造业带来了坚实支撑。根据柬埔寨海关总署(GDCE)的数据、2025 年上半年,柬埔寨汽车进口额达 1.1,480 亿美元,同比增长 49%。其中,仅乘用车进口就增长了 661TP3,达到 4.87 亿美元。这一强劲的增长彰显了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偏好的不断变化。

生态学

超越耗尽焦虑:人工智能能源管理可重新定义增程型电动汽车

告别亏电焦虑:ai能源管理或将重塑增程式电动车 增程式电动车在全球电动化进程中长期被视为 “折中方案”:它既具备电驱的平顺性与低成本补能优势,又依赖发动机弥补续航焦虑。然而,当电池电量不足时,用户对油耗上升、动力迟滞以及噪声与振动骤增的集体抱怨,成为这一架构最突出的短板。问题的核心在于能量管理的局限。现有大多数增程式系统依赖电池荷电状态(soc)的阈值触发发动机介入,缺乏预测能力,只能被动响应实时需求。这使发动机频繁运行在低效区间,能量回收也常常错失最佳时机,导致整体体验显著下降。广汽近日公布的 “星源 ”增程技术尝试通过ai能源管控平台改善这一局面。依托中央计算平台,该系统将导航数据、实时路况、坡道路形与用户驾驶习惯整合至同一模型,实现预测性调度和个性化优化。例如,车辆可在长坡前提前储能,或在长坡下前预留能量回收空间,从而保持发动机在高效区间运转。同时,系统能够通过学习驾驶者的通勤规律,形成差异化的补电策略。在油电切换环节,ai平台预设超过300种功率分配方案,并以微秒级运算匹配车速、功率需求与Nvh(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参数,使切换过程几乎不可察觉,车辆表现更接近纯电动车。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尝试凸显了增程式技术的发展方向--其未来不再依赖硬件性能,而在于算法和系统整合。随着AI能量管理的引入,增程式电动车有望从 “过渡技术 ”转向可持续的市场选择。长期以来,增程电动车一直被视为一种折衷方案,既能提供平稳的电动驾驶和低充电成本,又能依靠内燃机缓解续航焦虑。然而,当电池电量耗尽时,驾驶者往往会面临油耗升高、反应迟缓和噪音干扰等问题。

生态学

中国二手车出口突破 40 万辆,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中国二手车出口突破40万辆,迈入增长新阶段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出口量突破40万辆,销往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推动汽车消费和产业升级的新兴力量。协会副会长罗磊认为,超过4亿辆的汽车保有量、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以及高性价比车型,使中国在二手车出口领域具备独特优势。 广东作为汽车保有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出口也在加速。今年前7个月已完成4.6万辆二手车出口,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当地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优化推动出口再上台阶。 随着全球汽车流通体系的加速变化,企业也在调整战略。神州租车ceo高德武在谈及行业前景时表示,可靠的车源是生态的基石,透明的信息是信任的桥梁,未来的竞争不仅在于卖车,更在于输出完整的生态。全球汽车需求正在从发达国家加速转向新兴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在俄罗斯、中亚、中东和东盟表现活跃,其中新能源汽车在部分新兴市场的占比已超过50%。尽管仍面临欧盟壁垒等挑战,但在本地化生产和服务不断完善的支撑下,中国二手车出口的长期前景依然广阔。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二手车出口量将超过 40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突破 40 万辆,覆盖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拉动汽车消费和产业升级的新动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指出,中国汽车出口规模超

洞察力

中国汽车品牌海外贸易白皮书

2023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白皮书 March 18, 2024 数字100 DATA100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出口总量达49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7.9%,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为突出,达120.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77.6%。这一成绩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外政策支持、环保意识增强以及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从区域市场来看,欧洲、东南亚和拉美成为出口核心市场,其中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位列前三大出口目的地。 泰国作为东南亚代表市场,其政府推出 “30/30 ”政策明确推动电动化转型,中国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已占据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80%以上份额。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与国际绿色转型趋势,中国车企正通过出口、建厂和并购等多路径拓展海外业务。 建议企业把握新能源机遇,深化属地化运营,开发融合型产品如电动皮卡,并借助本土团队、合作伙伴和数字化营销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汽车出口总量达到 4.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历史性跨越,汽车出口总量达到 491 万辆,同比增长 57.9%,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NEV)出口量一枝独秀,达到 120.3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洞察力

2024 年中国汽车全球化路线图蓝皮书

2024 中国汽车全球化之路蓝皮书 2024 年 9 月 3 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麦格纳国际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麦格纳国际中国汽车经过七十余年的积累,已在产业链完整性、质量提升、新能源与智能化等领域形成优势,具备走向全球的坚实基础。当前,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多元化格局,欧洲、亚洲、美洲及新兴市场均成为重点区域,其中欧洲市场因其严格的标准和成熟的环境,被视为实现真正全球化的关键。在全球化推进方面,报告强调车企应从产品适配、品牌建设、渠道布局和全面本地化等多个维度发力,并结合不同市场特征选择整车出口、自建工厂或本地合作等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了丰田、现代、特斯拉以及中国品牌的经验,提出了分散风险、坚持长期主义、注重合规及文化融合等策略建议。 蓝皮书还提供了认证法规、市场进入模式等实用资源,以期为中国汽车企业出海全面提供指导。 蓝皮书还提供了认证法规、市场进入模式等实用资源,以期为中国汽车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在供应链完整度、产品品质、新能源及智能化技术进步等方面已形成显著优势,为中国汽车企业出海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洞察力

2024 引领东南亚电动汽车的颠覆性浪潮--新能源时代汽车决策者的战略重点

2024应对东南亚电动汽车颠覆浪潮--新能源时代汽车行业决策者战略要务报告 December 3、2024 罗兰贝格 Roland Berger 随着全球各国政府加快推进净零目标,交通电动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东南亚作为全球少数仍保持乘用车市场稳步增长的地区,正日益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战略要地。 预计到 2030 年,该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 38%。在这一背景下,电动化的浪潮已从 “是否会发生 ”转变为 “能多快、多大规模发生”,其颠覆效应将深刻重塑行业格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这一转型的重要动力。东南亚年轻一代对环保与智能科技的高度关注,使他们更愿意接受电动车及新兴品牌。 与此同时,传统日系品牌的主导地位正面临挑战,中国车企凭借 “速度、成本与技术 ”的综合优势快速崛起,成为该地区竞争格局中的重要变量。报告进一步指出,电动车的普及将推动销售模式与售后服务体系的深刻变革。传统经销商模式正面临直销和代理模式的冲击,电动车零部件需求的变化也将削弱传统售后市场的盈利能力。 如何通过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优化的产品组合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成为车企能否在新常态中立足的关键。报告呼吁行业决策者必须及时应对,否则固守传统路径将面临失去竞争力甚至边缘化的风险。本报告强调,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加快其净零议程、交通运输电气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东南亚是少数几个仍在保持乘用车稳定增长的地区之一,正在迅速崛起为电动汽车的战略枢纽。通过

生态学

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失衡:全球产能远超需求

北美地区供需失衡尤为突出,今年电池供应量预计将是需求的4.8倍,且在2028年前差距仍将维持在四倍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原本希望通过鼓励本土建厂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但需求放缓使相关战略面临压力。 市场格局方面,中国电池企业依旧保持领先。电池过剩已导致价格大幅下跌。高盛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池均价下降至每千瓦时111美元,并预计将在2026年底降至80美元左右。尽管如此,中国企业仍在扩大欧洲投资,并加大低价电池产能,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地区竞争对手的差距。国际能源署警告称,若未来锂、镍等资源开发投资不足,可能在 2030年前出现原材料短缺。这意味着,当前的电池产能过剩或只是阶段性现象,未来全球电池供应链仍将面临结构性挑战、日经新闻》援引标准普尔全球移动性公司(S&P Global Mobility)的报道称,随着需求降温,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正面临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到 2026 年,供应量预计将超过需求量三倍以上,到 2030 年仍将超过需求量一倍以上。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产能预计将达到

生态学

越南七月汽车市场增长,VinFast 重新定义竞争格局

越南7月车市稳步增长,本土品牌VinFast占据主导 据芝能科技最新数据,2025年7月越南汽车市场延续复苏态势,整体销量达到46,819辆,同比增长4%,年内累计销量突破301、603辆,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5%,显示出在区域经济不确定性下,汽车消费依旧具备坚韧动力。 在这一整体温和增长的背景下,本土品牌VinFast实现历史性突破:其VF 3、VF 5、Herio Green和VF 6四款车型包揽销量榜单前四,成为市场最大亮点。其中,小型电动车VF 3以6.7%的份额位居榜首,VF 5紧随其后,针对出行服务市场的Herio Green占据第三,VF 6则进一步强化了VinFast在中小型电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品牌层面,VinFast以24.5%的市场份额稳居首位,远超外资对手。丰田以14.2%的份额保持稳定增长,凭借轿车和跨界车型组合巩固市场地位。福特则凭借皮卡和SUV市场的优势实现31.TP3T的强劲上扬。4%的强劲上扬,游骑兵依旧是最畅销的外资车型。相比之下,现代和三菱销量分别下滑28.7%和15.7%,受市场竞争与消费偏好变化影响明显。越南当前车市正由外资主导逐步转向本土引领。 VinFast凭借电动化战略、价格带下沉和场景化创新,建立了差异化壁垒,也推动了消费群体扩展、2025 年 7 月,越南汽车市场继续复苏,总销量达 46819 辆,同比增长 4%,全年销量达 301603 辆,比 2024 年增长 15%。尽管经济形势不明朗,但消费者

生态学

电动汽车热潮重塑印尼,中国汽车制造商蚕食日本最后据点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的背景下,东南亚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变。继日本品牌在泰国失去部分市场优势之后,印尼作为被视为 “最后堡垒 ”的市场,其长期的日系车主导格局也正在松动。6万辆,尽管整体下滑13.9%,但仍稳居区域首位。与此同时,纯电动车成为最大亮点。2025年上半年,印尼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激增267%至35,749辆,中国品牌占据了93%的份额,使其在整体市场份额中跃升至10.4%。 相比之下,日本车企的压力与日俱增。丰田虽仍以33%左右的份额稳居第一,但其在印尼的销量现已下滑。推动这一变化的,是印尼政府坚定的电动化战略与独特的资源优势。作为全球最大镍储量国,印尼在电池供应链中掌握关键地位。自2014年起,印尼实施原矿出口禁令,迫使产业链本地化发展。近年来,印尼出台了一系列电动车激励政策,包括销售税减免、进口关税豁免、生产补贴及本地化要求,目标是在2030年前形成50万辆电动车年产能,205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这一政策红利和资源禀赋吸引了全球车企与电池企业的投资。现代、LG新能源已在印尼投建电池厂;宁德时代合资项目于2025年开工,规划产能最高可达15GWh。小鹏、广汽埃安、比亚迪等中国车企相继在印尼建厂,既服务本地市场,也以印尼为出口中心,辐射东盟及全球市场。与此同时,丰田、三菱等日系车企也加大了在印尼的电动化投资,但转型进程明显落后。印尼不仅是区域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正在成长为电动车产业的战略枢纽、东南亚的汽车业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泰国市场失利后,现在又在印尼市场面临挑战--印尼一直被认为是日本汽车制造商的 “最后据点”。日经亚洲》(2025 年 3 月)报道,印尼作为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快速转型。.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