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用户

生态学

越南跃居东南亚电动汽车市场第二位,逼近泰国

逼近泰国,越南电动车销量跃居东南亚第二 据WPC数字化出海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越南市场共售出89,970辆纯电动汽车,以微弱差距紧随泰国的92,665辆,在东南亚地区位列第二。作为东南亚第四大汽车市场,越南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已达26%,超过泰国的约23%,展现出强劲的电动化转型势头。 本土品牌VinFast表现尤为亮眼,其前8个月销量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约87,000辆),在销量排行榜中其 VF 3、VF 5、VF 6三款纯电车型占据前三。越南政府免征注册费的激励措施、VinFast提供的免费充电政策、以及企业车队服务领域的换电/电动车采购趋势,共同推动市场电动化浪潮。 在印尼方面,2025年前8个月BEV销量为51,191辆,已超过2024 年全年(43,188辆),其占行业新车销量约10%。马来西亚同期BEV销量23,296辆,同比增长63.4%,占比约5%;新加坡上半年BEV占比高达41%,为区域最高;菲律宾销量仍低,仅约3,300辆,占比1%。 在东南亚汽车电动化浪潮加速的背景下,越南正以惊人速度缩小与泰国的差距,其市场渗透率与本土品牌势能尤为引人注目。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ata from WPC Digital Go Global, Vietnam sold 89,970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in the first eight months of 2025 — trailing just behind Thailand’s 92,665 units and ranking second in Southeast Asia. As the region’s fourth-largest auto market, Vietnam’s BEV penetration has reached […]

生态学

电动车展厅热潮褪去,汽车制造商加速渠道转型

新能源汽车体验店热潮褪去,车企加速渠道转型 过去十年,购物中心一度成为新能源汽车和豪华品牌争相布局的 “必争之地”。 自2013年特斯拉在北京开设首家商场直营店以来,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迅速跟进,传统车企也纷纷在核心商圈试水体验店。高端购物中心首层一度云集数十家品牌,成为消费者逛街时的 “汽车秀场”。然而,自 2023 年起,这一模式逐渐降温。《汽车商业评论》调研显示,新能源与豪华品牌的商超门店数量在 2022 年前后达到峰值,随后开始收缩。一方面,租金高企与坪效低下使大部分门店长期亏损;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商超看车的新鲜感下降,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了解车型,再前往郊区 4S 店或交付中心进行深度体验。头部品牌率先调整战略。特斯拉陆续关闭一线城市高租金展厅,转向在郊区开设集展示、销售、交付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中心;理想则放缓商场扩张,并在一线城市试点大型独立零售中心。 与此同时,部分资金紧张的新势力品牌,如阿维塔,已彻底放弃直营商超模式,将渠道转为经销商运营。传统豪华品牌态度更为谨慎。奥迪等仍以4S经销为主,都市体验店更多承担品牌形象和部分直销功能,但未来发展路径仍取决于效益表现。整体而言,汽车零售渠道正进入 “少而精 ”的阶段,车企更注重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而非盲目扩张门店数量。业界普遍认为,未来汽车销售网络将呈现多元格局:旗舰体验中心、社区小型展厅、线上平台与移动试驾服务共同组成新的触点体系。 商超模式的退潮,正折射出汽车产业渠道建设从 “抢占地段 ”向 “提升效率 ”的深层次转型。 在过去的十年中、购物中心一度成为电动汽车(EV)制造商和奢侈品牌的重要战场。自特斯拉于 2013 年在北京开设首家商场店以来,NIO、Li Auto 和 XPeng 等新企业迅速跟进,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尝试在人流量大的零售商场开设门店。

生态学

从地图到引擎:TomTom 重新定义车载智能系统

地图变 “引擎”:TomTom重塑车载智能体验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迈向智能化和电动化的背景下,地图的角色正被重新定义。长期作为驾驶辅助工具的导航,正在转型为智能出行的中枢。TomTom近日发布的全新汽车导航应用(Automotive Navigation Application,ANA)便体现了这一趋势,其目标是通过实时数据、AI算法与车载交互的深度结合,让地图成为未来出行的 “智能引擎”。通过分钟级的地图更新与动态缓存机制,驾驶者能够获得更为实时、可靠的道路和充电信息;通过开放式开发工具和快速集成能力,车企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通过灵活的界面定制功能,品牌能够在统一的交互逻辑下保持独特的视觉风格。这种兼顾标准化与差异化的架构,使得ana不仅适应不同市场的法规与需求,也为全球化战略布局提供了支撑。对于电动车用户而言,ana带来的变化尤为显著。它能够结合车辆电池状态、剩余续航与实时充电桩数据,生成最优行程规划,从而缓解用户的 “里程焦虑”。同时,内置的3D沉浸式渲染技术与实时危险提示、天气信息相结合,使驾驶体验更加安全与直观。随着ai与自然语言交互的不断发展,未来驾驶者甚至可能仅凭一句语音指令便能获得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出行方案,这将使地图真正成为车辆的 “神经系统”。TomTom ANA的发布,不仅代表导航产品的升级,更意味着地图在未来智能出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正在被重新定义。地图正从 “看得见的界面 ”走向 “看不见的智能引擎”,成为智舱与智驾持续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地图的作用正在被重新定义。导航曾经是次要工具,现在正成为智能交通的核心枢纽。TomTom 最新推出的汽车导航应用程序 (ANA) 将实时数据、人工智能和车载互动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一转变的典范。

生态学

八月欧洲汽车市场反弹:电动化加速,销量增长 4.7%

欧洲汽车市场8月回暖:销量同比增长4.7%,电动化加速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8月,欧洲新车注册量为791,349辆,同比增长4.7%,连续第二个月实现正增长。今年前八个月累计销量较去年同期上升0.在品牌表现方面,大众以87,322辆的销量保持绝对领先,丰田和斯柯达紧随其后,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位列第四与第五,奥迪、雷诺、现代、达契亚和标致分列第六至第十。4%的市场份额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纯电动汽车份额则提升至20.2%,相比去年同期的16.7%有明显进步。与此同时,传统汽油与柴油车型的份额降至33.6%,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近9个百分点。欧洲消费者正加速向替代能源车型转移,政策引导与市场接受度共同推动了电动化的深入发展。 从国家市场来看,德国依旧是欧洲最大单一市场,8月销量达207,229辆;法国与英国分列第二和第三,分别为87,849辆和82,908辆。值得注意的是,荷兰替代能源车型渗透率高达83.4%,位居欧洲首位,法国、瑞典和英国也均超过 70%,表明西欧主要市场已进入新能源普及的关键阶段。而德国、比利时和波兰则未能达到欧盟65%的平均水平,显示区域间电动化进程存在明显分化。5%)、西班牙(+29.3%)、德国(+10.1%)和意大利(+9.整体而言,欧洲汽车市场的正增长并非依赖燃油车回暖,而是依靠混动与纯电的持续扩张,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未来数月继续强化、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最新数据,2025 年 8 月,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和英国的新车注册量达到 791,349 辆,同比增长 4.7% 的同比增长。这标志着连续第二个月的增长,前八个月的累计注册量

生态学

人工智能重塑汽车行业:大众汽车在全球竞争中的 10 亿欧元赌注

ai重塑汽车产业版图:大众豪掷10亿欧元背后的全球竞赛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进程中,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新的决定性力量。近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到2030年将在ai领域累计投资10亿欧元,涵盖研发、生产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目标是实现 “全流程ai化”。 这一动作不仅关乎大众汽车自身的转型挑战,更是整个行业迈入智能化新时代的缩影。目前,集团内部已在运行超1200个ai应用,涵盖设计、供应链、生产与市场环节。未来,大众计划将ai深度嵌入新车型开发,从概念车到量产车实现全链路提效,预计可将研发周期缩短约25%,同时降低成本高达40亿欧元。首批搭载ai赋能平台的车型将包括大众的入门级纯电suv id.CROSS,其定位直指欧洲主流市场的价格敏感区间,并计划搭载自研的Unified Cell电池与L4级自动驾驶系统。 与此同时,大众还与地平线、小鹏等企业展开合作,共同研发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和自动驾驶技术,体现了其开放、务实的战略路径。从宏观来看,ai正全面改写汽车产业的价值逻辑。过去,车企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硬件,而今天,“软件定义汽车 ”成为共识,盈利模式也正从一次性销售转向长期的软件与服务收费。ai不仅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还拓展了汽车的功能维度,推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能源管理等领域的系统性变革。全球车企正加速进入AI “军备竞赛”。特斯拉凭借Dojo超算与数据闭环保持领先,中国新势力如小鹏、理想率先将AI确立为战略核心,传统巨头如吉利、广汽也在加速追赶。大众的10亿欧元投资,或许不及特斯拉和中国企业的激进,但凭借其深厚的制造底蕴、庞大的规模优势和开放的合作生态,依然具备后来居上的潜力。对于大众而言,这笔投资是一张通往智能汽车时代的 “入场券”;而对整个行业而言,这场ai竞赛的成败,将深刻影响未来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与全球格局。人工智能正迅速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大众汽车集团最近宣布,到2030年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10亿欧元,涵盖研发、制造和IT基础设施,旨在实现 “端到端的人工智能整合”。此举并非

生态学

投资 $19M:广汽集团扩大在柬埔寨的生产规模

1900万美元投资落地,广汽加码柬埔寨制造业版图 9月19日,中国广汽集团与柬埔寨合作伙伴TH集团在金边签署KD工厂合作协议,总投资约1900万美元。 这是广汽在东南亚设立的首个本地化生产项目,标志着其 “ONE GAC 2.0 ”战略的重要落地。 该工厂位于磅清扬省,距离金边约70公里,设计年产能1.5万辆,设有四条组装线,预计2025年12月竣工,2026年初投产。项目预计将带来数百个就业岗位,并培养本地技术工人。柬埔寨发展理事会(CDC)秘书长谢无敌表示,汽车产业是重点扶持领域,广汽的投资将推动该国制造业升级,并提升其在东盟供应链中的地位。广汽方面指出,自2019年进入柬埔寨市场以来,公司销量逐步增长,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辆。本地生产有望改善成本结构、缩短响应周期,并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然而,柬埔寨全年新车销量不足10万辆,市场容量有限,如何通过Rcep和东盟零关税体系实现区域辐射,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随着日本、韩国以及越南VinFast加速布局东南亚,中国车企正从出口模式转向本地化生产。 广汽在柬埔寨的工厂不仅是商业投资,也是中柬 “工业发展走廊 ”的具体成果。 对广汽而言,该项目既是销量的加法,更是战略的乘法,或将成为其东南亚布局的重要支点、中国广汽集团与柬埔寨合作伙伴TH集团在金边签署了KD工厂合作协议,总投资约1900万美元。这是广汽集团在东南亚地区的首个本地化生产项目,也是广汽集团 “ONE GAC 2.0 ”战略的重要一步。”

生态学

从消耗品到资产:循环经济重塑电池的未来

从消耗品到资产:循环经济重塑电池产业未来 在2025慕尼黑国际汽车展上,循环经济成为最受瞩目的议题之一。一场以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 ”为主题的电池循环经济论坛吸引了宁德时代、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巴斯夫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循环体系推动电池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奔驰、巴斯夫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循环体系推动电池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与会代表指出,电池循环经济已不再是单一的环保概念,而是关乎全球汽车产业链韧性和能源转型的核心战略。 其目标是打通 “生产-使用-回收-再生-再生产 ”的全生命周期闭环,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并在未来20年内推动电池产业的结构性转型。 市场前景显示,到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人民币,并创造逾1000万个就业岗位。循环经济的落地不仅能延长电池寿命、降低原材料成本,还将促进产业链效率提升和标准体系建设,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奠定基础。正如宁德时代提出的 “为循环而生 ”理念所强调的,电池必须从一次性消耗品转变为可多周期利用的资产、循环经济成为一个决定性的主题。全球电池循环经济论坛与 CATL、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巴斯夫等领先企业共同强调了 “全球能源循环倡议 ”如何重塑汽车产业的未来。循环

生态学

8 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至 15%

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8月同比仅增15% 市场研究机构Rho Motion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球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达到170万辆,增速创下年内最低水平。这一放缓趋势反映出在高基数效应下的增长压力。其中,中国市场依旧占据全球电动车销量的一半以上,但其增速明显下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月均增速为36%,而8月仅为6%,创下七个月新低,总销量约110万辆。但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国市场的疲软。美国因联邦税收抵免政策即将到期,带动需求飙升;欧洲则依托加速脱碳的激励措施,保持高位增长。数据显示,欧洲市场8月电动车销量同比大增48%,达283、453辆;北美增长13%,至201,255辆;其他地区同比激增56%,突破144,280辆。 Rho Motion数据经理Charles Lester表示,美国市场8月销量创下历史新高,9月有望再度破纪录,但随后或面临较大回落。他同时指出,虽然比亚迪仍保持领先地位,但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正在加剧。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的数据显示,全球电池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销量分别达到了1.5万辆和1.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全球销量在2025年8月达到1.2025年8月,全球电池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销量达到170万辆,同比增长15%。这标志着今年最慢的增长速度,反映出对比基数高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

生态学

安装安全问题使隐藏式门把手面临风险

安全隐患频发,隐藏式门把手或走向终局 隐藏式门把手曾被视为汽车行业的设计符号,象征着未来感与科技感。然而,随着使用场景不断扩大,其潜在缺陷逐渐暴露,并引发全球范围的监管关注。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近期对超过17万辆特斯拉Model Y展开调查,原因是多起电子门把手失效事件导致用户无法进入车辆。在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CAP)宣布,自2026年起,若车辆关键功能完全依赖电子系统而缺乏物理冗余,将无法获得五星安全评级。NCAP)宣布,自 2026 年起,若车辆关键功能完全依赖电子系统而缺乏物理冗余,将无法获得五星安全评级。 这一设计最早在 2012 年随特斯拉 Model Sodel 量产走向大众视野,以简洁的外观和微弱的空气动力学优势成为潮流,众多车企纷纷跟进。 但在实际践行中,其复杂的操作逻辑往往给乘客带来困扰,在网约车或租赁场景中尤为明显,老年人群体在使用时的不便更是凸显了其人机交互上的不足。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隐藏式门把手也容易因冻结或机械卡滞而无法正常使用,影响车辆的可靠性。而在碰撞或断电情况下,电子门把手也可能无法正常弹出,延误救援。当大多数厂商纷纷采用这种设计时,个别车企若坚持传统方案,则容易被市场视为 “落伍”,从而形成了类似 “内卷 ”的竞争格局。然而,随着美国、欧洲等主要市场的监管介入,行业逻辑正在发生转变,安全优先的价值重新回归主流。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车型可能更多采用半隐藏或带有机械冗余的解决方案,以在设计美学与工程可靠性之间寻找平衡。 隐藏式门把手、隐藏式门把手曾被誉为未来汽车设计的标志,如今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监管审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最近对超过17万辆特斯拉Model Y展开了调查,因为有报告称这些车辆的电子手柄存在故障。

生态学

八月印度尼西亚汽车市场:日本品牌销量下降,中国汽车制造商份额上升

印尼车市8月承压:日系大幅下滑,中国品牌逆势突围 据芝能科技数据,2025年8月印尼汽车市场持续低迷,批发销量6.18万辆,同比下降19%;零售销量约5.5万辆,同比下滑13.4%。今年以来累计批发销量50.1万辆,同比减少10.6%,全年销量预期已下调至75-90万辆。经济增速放缓、基准利率维持在5%及税收上调是主要原因。 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日系品牌承压明显。丰田虽以1.83万辆继续领先,但同比暴跌29.5%,主力车型Kijang Innova销量腰斩;大发销量下滑28.8%,本田更是骤降42.1%。相比之下,三菱和铃木逆势增长,分别取得8.4%和12.3%的涨幅。整体来看,日系份额已从去年的60%跌至55%。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表现亮眼。9万辆,同比接近翻倍;奇瑞单月大涨47.7%至1179辆,累计销量1.3万辆,SUV为主力驱动;Jaecoo新入榜即销售318辆。前8个月中国车企电动车销量合计超过2.5万辆,占纯电动市场半壁江山,带动整体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三倍至5.3万辆。 本地化生产和价格优势是中国车企突围的关键。比亚迪雅加达工厂投产使成本下降约15%,而中国新能源车平均售价低于日系20%左右,更契合印尼消费者的购买力。在政府补贴和Vat减免的支持下,电动车渗透率已由2024年的5%升至2025年的8%。总体而言,印尼8月车市分化加剧,日系品牌主导地位动摇,中国品牌凭借新能源与渠道扩张逆势突围,未来有望在东南亚市场赢得更大份额、2025年8月,印尼汽车市场持续低迷。批发销量达61,780辆,同比下降19%,零售销量约为55,000辆,同比下降13.4%。1-8 月累计批发销量为 50.1 万辆,同比下降 10.6%。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