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展厅热潮褪去,汽车制造商加速渠道转型

新能源汽车体验店热潮褪去,车企加速渠道转型

过去十年,购物中心一度成为新能源汽车和豪华品牌争相布局的 “必争之地”。 自2013年特斯拉在北京开设首家商场直营店以来,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迅速跟进,传统车企也纷纷在核心商圈试水体验店。高端购物中心首层一度云集数十家品牌,成为消费者逛街时的 “汽车秀场”。

然而,自 2023 年起,这一模式逐渐降温。《汽车商业评论》调研显示,新能源与豪华品牌的商超门店数量在 2022 年前后达到峰值,随后开始收缩。一方面,租金高企与坪效低下使大部分门店长期亏损;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商超看车的新鲜感下降,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了解车型,再前往郊区 4s 店或交付中心进行深度体验。

头部品牌率先调整战略。特斯拉陆续关闭一线城市高租金展厅,转向在郊区开设集展示、销售、交付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中心;理想则放缓商场扩张,并在一线城市试点大型独立零售中心。 与此同时,部分资金紧张的新势力品牌,如阿维塔,已彻底放弃直营商超模式,将渠道转为经销商运营。

传统豪华品牌态度更为谨慎。奥迪等仍以4S经销为主,都市体验店更多承担品牌形象和部分直销功能,但未来发展路径仍取决于效益表现。整体而言,汽车零售渠道正进入 “少而精 ”的阶段,车企更注重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而非盲目扩张门店数量。

业界普遍认为,未来汽车销售网络将呈现多元格局:旗舰体验中心、社区小型展厅、线上平台与移动试驾服务共同组成新的触点体系。商超模式的退潮,正折射出汽车产业渠道建设从 “抢占地段 ”向 “提升效率 ”的深层次转型。


过去十年间,购物中心一度成为电动汽车(EV)制造商和奢侈品牌的重要战场。自特斯拉于 2013 年在北京开设首家商场店以来,NIO、Li Auto 和 XPeng 等新企业迅速跟进,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在高客流量的零售中心进行尝试。在高峰时期,黄金购物中心内有数十家电动汽车展厅,成为城市消费者的汽车 “T台”。.

然而,自 2023 年以来,这一趋势明显降温。据《汽车商业评论》报道,电动车和奢侈品牌商场店的数量在2022年左右达到顶峰,随后进入收缩阶段。租金上涨、销售效率疲软、消费者新鲜感下降,迫使许多品牌重新考虑成本高昂的模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上浏览汽车,并更倾向于在郊区的交付中心或 4S 经销店进行深度试驾。.

领先品牌正在转变战略。特斯拉关闭了昂贵的市中心展厅,转而在郊区开设集销售、交付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特斯拉中心。李书福放慢了商场扩张的步伐,在主要城市开设了更大的独立零售中心。与此同时,Avatr 等面临经济压力的新进入者则完全放弃了商场模式,将运营交给经销商网络。.

传统豪华品牌依然谨慎。奥迪等仍主要依靠 4S 经销店,城市精品店则注重形象建设而非直接销售。总体而言,汽车行业正朝着 “少而精 ”的渠道发展,强调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而不是单纯的门店数量。.

专家预测,未来的零售格局将是混合型的:旗舰体验中心、小型社区展厅、数字平台和移动试驾服务将并存。商场模式的衰落预示着更深层次的行业转型--从争夺黄金地段到争夺运营效率。.

分享帖子: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