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7 日

洞察力

中国汽车品牌海外贸易白皮书

2023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白皮书 March 18, 2024 数字100 DATA100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出口总量达49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7.9%,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为突出,达120.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77.6%。这一成绩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外政策支持、环保意识增强以及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从区域市场来看,欧洲、东南亚和拉美成为出口核心市场,其中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位列前三大出口目的地。 泰国作为东南亚代表市场,其政府推出 “30/30 ”政策明确推动电动化转型,中国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已占据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80%以上份额。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与国际绿色转型趋势,中国车企正通过出口、建厂和并购等多路径拓展海外业务。 建议企业把握新能源机遇,深化属地化运营,开发融合型产品如电动皮卡,并借助本土团队、合作伙伴和数字化营销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汽车出口总量达到 4.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历史性跨越,汽车出口总量达到 491 万辆,同比增长 57.9%,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NEV)出口量一枝独秀,达到 120.3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 。

洞察力

2024 年中国汽车全球化路线图蓝皮书

2024 中国汽车全球化之路蓝皮书 2024 年 9 月 3 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麦格纳国际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麦格纳国际中国汽车经过七十余年的积累,已在产业链完整性、质量提升、新能源与智能化等领域形成优势,具备走向全球的坚实基础。当前,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多元化格局,欧洲、亚洲、美洲及新兴市场均成为重点区域,其中欧洲市场因其严格的标准和成熟的环境,被视为实现真正全球化的关键。在全球化推进方面,报告强调车企应从产品适配、品牌建设、渠道布局和全面本地化等多个维度发力,并结合不同市场特征选择整车出口、自建工厂或本地合作等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了丰田、现代、特斯拉以及中国品牌的经验,提出了分散风险、坚持长期主义、注重合规及文化融合等策略建议。 蓝皮书还提供了认证法规、市场进入模式等实用资源,以期为中国汽车企业出海全面提供指导。 蓝皮书还提供了认证法规、市场进入模式等实用资源,以期为中国汽车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在供应链完整度、产品品质、新能源及智能化技术进步等方面已形成显著优势,为中国汽车企业出海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洞察力

2024 引领东南亚电动汽车的颠覆性浪潮--新能源时代汽车决策者的战略重点

2024应对东南亚电动汽车颠覆浪潮--新能源时代汽车行业决策者战略要务报告 December 3、2024 罗兰贝格 Roland Berger 随着全球各国政府加快推进净零目标,交通电动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东南亚作为全球少数仍保持乘用车市场稳步增长的地区,正日益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战略要地。 预计到 2030 年,该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 38%。在这一背景下,电动化的浪潮已从 “是否会发生 ”转变为 “能多快、多大规模发生”,其颠覆效应将深刻重塑行业格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这一转型的重要动力。东南亚年轻一代对环保与智能科技的高度关注,使他们更愿意接受电动车及新兴品牌。 与此同时,传统日系品牌的主导地位正面临挑战,中国车企凭借 “速度、成本与技术 ”的综合优势快速崛起,成为该地区竞争格局中的重要变量。报告进一步指出,电动车的普及将推动销售模式与售后服务体系的深刻变革。传统经销商模式正面临直销和代理模式的冲击,电动车零部件需求的变化也将削弱传统售后市场的盈利能力。 如何通过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优化的产品组合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成为车企能否在新常态中立足的关键。报告呼吁行业决策者必须及时应对,否则固守传统路径将面临失去竞争力甚至边缘化的风险。本报告强调,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加快其净零议程、交通运输电气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东南亚是少数几个仍在保持乘用车稳定增长的地区之一,正在迅速崛起为电动汽车的战略枢纽。通过

生态学

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失衡:全球产能远超需求

北美地区供需失衡尤为突出,今年电池供应量预计将是需求的4.8倍,且在2028年前差距仍将维持在四倍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原本希望通过鼓励本土建厂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但需求放缓使相关战略面临压力。 市场格局方面,中国电池企业依旧保持领先。电池过剩已导致价格大幅下跌。高盛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池均价下降至每千瓦时111美元,并预计将在2026年底降至80美元左右。尽管如此,中国企业仍在扩大欧洲投资,并加大低价电池产能,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地区竞争对手的差距。国际能源署警告称,若未来锂、镍等资源开发投资不足,可能在 2030年前出现原材料短缺。这意味着,当前的电池产能过剩或只是阶段性现象,未来全球电池供应链仍将面临结构性挑战、日经新闻》援引标准普尔全球移动性公司(S&P Global Mobility)的报道称,随着需求降温,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正面临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到 2026 年,供应量预计将超过需求量三倍以上,到 2030 年仍将超过需求量一倍以上。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产能预计将达到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