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车晕车成为用户新痛点,汽车制造商推出 “防晕车 ”模式
电动车晕车成新痛点,车企开启 “防晕 ”模式竞赛 近年来,越来越多电动车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 “坐电车就晕车”,头晕、恶心、胸闷等不适感成为出行新痛点。相关数据显示,约有 38% 的电动车乘客存在晕车困扰,其中以家庭乘员为主。电动车更易引发晕车的根源在于:首先,电动车的加速响应迅速、推背感强,乘客的前庭系统与视觉难以及时协调;其次,其动能回收系统在松开油门时产生突然减速度,也会引发身体被拉拽的不适;此外,为支撑沉重电池包,电动车悬架普遍调校偏硬,对日常行驶中最易诱发晕车的2-5 Hz低频振动过滤不足。5 Hz低频振动过滤不足,使乘坐体验进一步恶化。为应对这一痛点,多家车企已推出 “防晕车 ”技术方案。东风日产率先发布 “全域智能防晕车系统”,通过智能蠕行、悬架六向加速度控制、导航联动及天然缓晕香氛等措施,使晕车指数据称下降约52%。广汽本田在其新推出的电动车型中搭载自适应电磁悬架、五维一体动力底盘协同逻辑,宣称可将晕车概率降低72%。同时,小鹏、长安、小米等品牌也纷纷推出Aai算法控制、底盘调校、能量回收优化等 “舒缓晕车 ”模式。“防晕车 ”并非单项功能,而是一套跨学科系统工程,涉及动力响应、悬架控制、人机交互及座舱感知等多维技术。 随着抗晕性能行业标准的制定推进,“晕车指数 ”有望成为未来舒适性评测的新指标。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用户表示在骑行过程中会出现头晕和恶心的症状--在电动化时代,这种舒适性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约有 38% 的电动车乘客有晕车的经历,尤其是在家庭乘车者中。电动汽车更容易引发晕车的原因包括(1) 超灵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