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浪潮席卷印尼,中国车撬动日系最后堡垒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的背景下,东南亚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变。继日本品牌在泰国失去部分市场优势之后,印尼作为被视为 “最后堡垒 ”的市场,其长期的日系车主导格局也正在松动。
日经亚洲》2025年3月报道称,印尼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巨变。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和汽车市场,印尼2024年新车销量达86.6万辆,尽管整体下滑13.9%,但仍稳居区域首位与此同时,纯电动车成为最大亮点。
相比之下,日本车企的压力与日俱增。丰田虽仍以33%左右的份额稳居第一,但其在印尼的销量现已下滑。
推动这一变化的,是印尼政府坚定的电动化战略与独特的资源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镍储量国,印尼在电池供应链中掌握关键地位。自2014年起,印尼实施原矿出口禁令,迫使产业链本地化发展。近年来,印尼出台了一系列电动车激励政策,包括销售税减免、进口关税豁免、生产补贴及本地化要求,目标是在2030年前形成50万辆电动车年产能,205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这一政策红利和资源禀赋吸引了全球车企与电池企业的投资。现代、LG新能源已在印尼投建电池厂;宁德时代合资项目于2025年开工,规划产能最高可达15GWh。小鹏、广汽埃安、比亚迪等中国车企相继在印尼建厂,既服务本地市场,也以印尼为出口中心,辐射东盟及全球市场。与此同时,丰田、三菱等日系车企也加大了在印尼的电动化投资,但转型进程明显落后。
印尼不仅是区域最大消费市场,也正在成长为电动车产业的战略枢纽。
在全球向电气化转变的背景下,东南亚的汽车业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泰国市场失利后,现在又在印尼市场面临挑战--印尼一直被认为是日本汽车制造商的 “最后据点”。”
日经亚洲》(2025 年 3 月)报道,印度尼西亚作为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快速转型。尽管 2024 年印尼的新车总体销量下降了 13.91TP3,但该国仍以 86.6 万辆的销量位居东南亚市场之首。然而,真正的突破来自电动汽车。2025 年上半年,电动汽车销量同比激增 2671TP3,达到 35,749 辆,其中中国品牌占据了 93% 的市场份额,将其整体市场份额提升至 10.4%。.
日本汽车制造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丰田保持着约 33% 的市场份额,但销量略有下降。三菱、大发、本田和铃木在 2025 年上半年的销量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反映出其立足之地正在缩小。.
印尼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战略和资源优势为这一变化提供了支撑。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印尼控制着电池供应链的关键部分。自 2014 年起,印尼政府严格禁止矿产出口,从而推动了本地加工和下游发展。包括减税、补贴、进口豁免和本地含量要求在内的政策激励措施旨在到 2030 年形成 50 万辆电动汽车的年生产能力,到 2050 年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
这些条件吸引了大量投资。现代汽车和 LG Energy Solution 已经建立了电池工厂;CATL 的合资企业于 2025 年破土动工,计划产能高达 15 GWh。包括新鹏汽车、广汽爱安和比亚迪在内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当地建厂,将印尼定位为国内基地和面向东盟及其他地区的出口中心。丰田(Toyota)和三菱(Mitsubishi)等日本原始设备制造商也在进行投资,但其转型步伐相对滞后。.
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市场和新兴的电动汽车生产中心,印度尼西亚正在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战略节点。电气化浪潮不仅重塑了当地的竞争格局,也重新定义了东南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